近几年我局以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强化信息工作的创新机制,确定了“紧扣工作目标,增强报送时效性,深入开展调研,严把报送质量关”的工作思路,通过自加压力,奋力拼搏,超越自我,信息报送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自2009年8月以来,全市共上报信息260篇,被国家、省、市三级各种刊物采用120篇,采用率达45%。其中,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发稿60余篇,头版12篇。主要工作体会: 一、创新信息工作体制机制,增强报送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为充分激发全市各部门的信息报送工作热情,市局办公室开动脑筋,首先从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形成信息工作网络。在全市10个县(市)、8个分局、13个处(室)中普遍建立了信息联络员、信息审核人和信息负责人三级负责制。对上报信息的内容、时限、责任人及报送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中进行考核。二是注重强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信息报送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工作联络员制度、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制度。每年都对全市所有信息网络成员单位的信息报送、采用情况进行排序,以此激发全市信息报送的积极性。三是注重建好网络平台。积极筹建信息报送和发布渠道网络平台,将在网站上开辟“全市工作动态”模块,为对外宣传全市养老保险经办工作提供有效载体,为基层信息员提供宣传阵地。 二、活化信息采集方法,提高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效益 常言道:“有工作才有信息、有了解才有信息、有采用才有信息”。我们按照“选好角度、突出特点、活化方法、深入挖掘”的思路,从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地挖掘全市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中的创新和亮点。一是采取“全程跟进”的措施。从全市经办工作实际出发,每一个活动都参与,每一个会议都参加,每一成绩都反馈。参加各种会议、大型活动和工作调研200余次,第一时间收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积累了大量鲜活的信息素材。二是采取“主动挖掘”的措施。变被动“等、要”信息为主动挖掘信息,坚持在每月一次的处、分(局)长例会、每季度一次的县(市)局长工作会上挖掘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对每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每一次重大活动进展、每一个创新亮点都不断总结,及时上报。宾县、通河、延寿、五常、方正、阿城、档案中心等单位的亮点工作被《中国劳动保障报》刊登后,反响强烈,意义深远。三是采取“贴近一线”的措施。为全面反映经办工作情况,积极深入工作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及时上报省厅、省局。同时,在第一时间报送到《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站。在开展重要工作和活动中邀请新闻单位在第一时间到场采访。四是采取“抓住热点”的措施。时刻关注中央、省、市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部署,了解领导关注重点,及时反馈特色信息。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全局的行动情况。注重搜集和反馈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充分利用同时负责政府网站“百姓谈”栏目的便利条件,加大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情况的分析和上报力度。 三、搞好信息队伍建设,打牢信息报送工作的基础 实践证明,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信息报送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此,通过多种方式,认真抓好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哈市社保局党组十分关注信息工作,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局办公室主任具体抓,主管工作人员专门抓,信息工作人员全员抓,各部门认真抓的良好局面。二是培训工作到位。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信息员工作会议,交流经验,使各部门的信息员都真正学会抓住重点、提炼要点、突破难点、反映亮点和热点。三是思想激励到位。通过信息通报、信息员表彰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地调动信息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全市的信息员队伍工作劲头全面提升,使全市信息报送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