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0] 来源: 人民网
2012年是"十二五"医改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的第一年。北京市按照"百姓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总体原则,选择5家大型公立医院试点推进两个分开(即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三个机制(即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和医疗保险调节运行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从以服务创新为重点的浅水区探索进入了以"医药分开"为突破的体制机制改革深水区。9月1日,北京朝阳医院正式启动"医药分开"试点。这是继北京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新政的北京第二家大型公立医院。从2012年9月1日零时起,北京朝阳医院所销售的1148种西药和中成药全部实施进价销售。 "医药分开"试点出现"三下降"患者负担减轻 今后,朝阳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介绍,医事服务费收取标准为: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分别是42元/人次,60元/人次,80元/人次,100元/人次;医药事务费的收取标准和先前进行试点的友谊医院完全一致。 执行"医药分开"新政后,为了不增加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的个人负担,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为参加北京市医保的患者给予门诊医事服务费40元/人次、急诊医事服务费60元/人次的定额报销;住院医事服务费按医保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和新农合参保人员门急诊医事服务费的报销比例参照医保报销比例。离休、医疗照顾人员门诊医事服务费个人自付金额执行原标准不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两个月后,门诊医保患者每人次平均医药费用从450元下降到380元,也就是说,一位患者看一次病医药费平均减少了70元,药品费用一次大约能减少102元。 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介绍,试点一周以来,朝阳医院普通门诊没有太大的变化,专家门诊有所减少,减少主要的人群是医保病人。从制度上彻底消除"以药补医"、"大处方"等现象 以药补医,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为弥补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不足制定的政策。即允许医院销售药品时,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随着时代发展,弊端逐渐显现。 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医改当中的深水区,医药分开'这个问题是深水区中的深水区,是我们这次改革的攻坚任务。"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告诉人民网记者,由于我们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扭曲,医疗价格比较低,医院就要靠多卖药来多得收入。现在"医药分开"就是要把药品的销售收入与医院的收入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开,让医院转向靠服务来获取合理的收入,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据韩晓芳介绍,医药分开改革通过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销售的政策,切断医院通过销售药品获得收入的渠道,从制度上彻底消除"以药补医";从利益机制上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彻底消除"大处方"、"滥用药物"等现象,从而减轻患者负担。 从宏观效果上来说,"医药分开"有助于实现试点医院在补偿机制、医生服务行为和患者就医习惯三个方面的"转变"。医院从"卖药"转变为"卖服务",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大处方、过度用药得到有效控制,医生服务行为转变。医事服务费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患者就医习惯改变。试点后,友谊医院80%的患者倾向于挂普通号。不同级别医师通过增加个人自费额度的方法,促进患者"量体裁医",扭转"大病小病扎堆三级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表示:"发现不合理处方就要处罚,如果同一医生连续发生5次这样的情况,该医生需要离岗培训。同时也对科室主任追究管理责任,并在经济上给予处罚。" 朝阳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后,建立了"处方点评"二审制度,即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组成的处方点评小组进行初审,挑出存疑处方,各临床科室主任、药事部主任和医务部主任组成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二审,甄别、判定处方是否合理。开出不合理处方的医生将依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公示警示、诫勉谈话直至暂停处方权等处罚。 医药分开,不是单一举措政策联动使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北京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的"医药分开"试点均出现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患者自付部分费用同时下降的"三下降"。据友谊医院院长刘建介绍,友谊医院目前收入的医事服务费与取消的药品加成基本持平,医院实际收益还略有增加。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不仅零利润销售,还要承担药品运输和存储的损耗成本,为何医院的收入不减反增呢?除了医事服务费用收入增加了,医院收入的提升还得益于多部门的政策联动。 韩晓芳表示,"医药分开"并不是单一的举措。在试点中,医保基金为医保患者承担了每人每次40元的医事服务费,补偿了取消药品加成的成本。同时,为配合"医药分开",财政补偿调控机制已在北京五家试点医院推进。政府将负责对试点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给予公共财政补贴,这为试点医院减轻了运营压力。 医药分开的推进普遍被认为是医改深水区的"摸着石头过河",北京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比如,在推动医院与药品分开的同时,如何在深层次上实现医生个人与药品的分开。考虑到医药利益链条上隐藏着巨大利益,推进医生个人与药品的分开牵扯到个人自律和行业的生态环境,显然更为复杂。此外,需要格外注意"医药分开"试点过程中的医保控费的变化。根据北京市人保局静态测算,若"医药分开"在全市推行,医保基金可能增支13亿。在医保费用紧张的情况下,"医药分开"后的支付费用变化,将成为财政和医院关注的焦点。 韩晓芳透露,积水潭医院、同仁医院和儿童医院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年底之前可能选择其中一家或几家试点医药分开,并计划明年在全市医院中铺开。 |